分享缩略图

黑料登录:黑料网登录入口,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一键获取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之江弄潮谱新篇——浙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勇担使命挑大黑料登录:黑料网登录入口,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一键获取江弄潮谱新篇——浙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勇担使命挑大梁

2025-04-22 06:51:37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钱塘奔竞,弄潮而立;之江激越,奋楫扬帆。

2024年,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增长5.5%,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

求“新”向“质”,创新源源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优化环境、拓展空间;在促进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浙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共进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身手不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款国产3A游戏……一批代表着世界前沿科技领域的企业频频“破圈”,让外界目光汇聚浙江。

聚光灯外,更多企业拔节成长。

2024年,浙江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8家;民营经济总量达到6.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4%,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济大省有责任率先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在塑造发展新优势上始终走在前列,联动更多区域协同发展。”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说。

在“创新融合·共筑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中,港澳青年代表与宇树科技机器人、机器狗互动(2025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梓漪 摄

活跃的市场环境下,日新日进的创新创业氛围被充分激发。一款能帮穿戴者实现AI实时问答、演讲提词等功能的AR眼镜,不仅在各类展会上受到关注,也让产品研发企业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行业新风口。“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向‘新’而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创始人祝铭明说。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浙江整合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2024年,浙江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2%,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四,3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开辟,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也更加牢固,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的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装配汽车角度传感器(2025年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在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800多项专利、上千个规格的过滤分离产品充分诠释“专精特新”的内涵。这些孔径涵盖1纳米到200微米的产品服务于全球132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生物医药领域。

创业20余年不断迈向产业高端,科百特是浙江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中,浙江企业在五张榜单均位居第一,首次实现大满贯。

经济大省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策源地”。浙江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推动以企业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让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除障碍、增动能

一头连着全国20余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一头连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身处有“世界超市”之称的义乌,总能让人感受到涌动的信心和活力。

如今,义乌再次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2024年12月,国务院复函同意义乌开启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今年春节后,浙江召开专题部署动员会,细化新一轮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以更大力度实施改革既是经济大省自我发展必要之举,更是改革开放先行地肩负探路闯关任务的应有之义。浙江积极推进13项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一体推进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大改革,不断为发展破除障碍、增添动能。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服务,构建企业问题“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的闭环解决机制,湖州市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上的创举在浙江全省得到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让企业有感。”湖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俞伟说,建立分类分层分级办理机制,全面压实工作链和责任链,让企业真正安心谋发展。

G9505次高铁列车行驶在杭州市桐庐县境内的杭温高铁跨杭黄铁路特大桥上(无人机照片,2024年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全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运营满三周年,累计客流达5000万人次;另一条民企参与的高铁杭温高铁顺利建成通车;全国首个“撤镇设市”顺利运行五年多;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揭牌成立……一系列改革任务在国家“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

改革向内提升发展质效,开放向外开拓发展空间。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优化生产力布局。本世纪初,立足本省资源要素相对缺乏的实际,浙江省委提出“地瓜经济”理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路为浙江外向型经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浙江以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的视野谋划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殷志军说。

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中欧班列为国际经贸往来注入新动能,开放枢纽的支撑作用不断强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外贸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聚焦加快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领域开放等5个方面,提出30条务实措施支持加快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

更好发挥作为经济大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浙江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中主动作为,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贡献力量。

锚定共同富裕积极探索示范

曾经以牺牲环境换发展,到2003年按省委部署开始实施“千万工程”,以环境整治为切口换回绿水青山;再到培育特色产业,做大村集体和村民的金山银山……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空中俯瞰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2023年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经济大省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当下,“千万工程”正焕发新活力,“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变为“民生红利”,引领浙江造就宜居宜业的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3——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选取浙江省先行先试,为全国促进共同富裕探路示范。3年多,浙江勇担使命,共同富裕示范区持续取得新进展。

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加强。浙江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提升四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能级,支持县域产业特色化发展;优化山海协作结对机制,山区海岛县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健全促进就业和技能创富机制,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18.3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

在浙江省慈溪市施山社区施家山公共文化空间的越窑青瓷施珍艺术馆内,文化特派员应周挺(右一)在给参观者介绍青瓷作品(2025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依托丰富的文化人才和人文资源,浙江在2024年创新推出“文化特派员”制度,组织拥有文化特长的人员,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

在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老年人可通过点单的方式预约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温州市洞头区实施校网布局调整、师资区管校聘改革,进一步集聚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百尺竿头再奋进,实干兴业勇争先。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表示,浙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在对标对表中深刻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是浙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光荣的政治使命,也是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必然要求,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记者:邬焕庆、魏一骏、姚均芳

视频记者:王竹艾、刘铭翔、王怿文、李涛

海报设计:马发展

统筹:刘羊旸、逯阳、孟洁、王宇轩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
Sitemap